导航菜单
首页 >  2024年思维新观察九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 2024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 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024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 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024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2024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2024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6.3节“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

1.二氧化碳的性质:包括二氧化碳的组成、分子结构、密度、溶解性等基本性质。

2.二氧化碳的用途:介绍二氧化碳在自然界、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植物光合作用、灭火、饮料工业等。

3.一氧化碳的性质:包括一氧化碳的组成、分子结构、毒性、无色无味等特点。

4.一氧化碳的危害:介绍一氧化碳的中毒原理、危害及预防措施。

5.对比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引导学生认识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6.通过实验和现象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7.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实验观察和现象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方法探究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

2.证据意识: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根据实验结果得出合理的结论。

3.科学思维: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思维方法,认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4.科学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培养学生关注环保、安全意识,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自觉地保护环境、预防中毒事故。

5.科学交流与合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观点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6.科学知识与运用:使学生掌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应该已经掌握了化学基本概念、实验操作技能以及一些常见气体的性质。他们对氧气、氢气等气体的性质和应用可能有一定的了解,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九年级的学生对化学实验和现象观察通常比较感兴趣,因此,通过实验和现象分析的方式进行教学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能力方面,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在学习风格上,有的学生喜欢通过实验操作来学习,而有的学生则更擅长通过理论知识来理解。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学习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时,学生可能对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难以理解,特别是对一氧化碳的毒性和预防措施的理解。此外,实验操作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和实验数据的处理也可能成为学生的困难点。另外,学生可能对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和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感到困惑。

针对以上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同时,注重实验安全教育,确保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安全。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实验室、实验桌、显微镜、试管、烧杯、酒精灯、气体收集装置、实验材料等。

2.课程平台:学校教学管理系统、化学课程网站、在线学习平台等。

3.信息化资源:教学课件、视频动画、实验操作演示、气体性质表格、在线讨论区等。

4.教学手段:讲义、黑板、多媒体投影、实验教学、小组讨论、课堂问答等。

5.辅助工具:计算器、测量仪器、实验报告模板等。

6.安全器材:安全眼镜、防护手套、警示标志等。

7.环保设备:废气处理装置、垃圾分类容器等。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课题,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基本性质。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课题,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

相关推荐: